发布日期:2013-01-04 浏览人数:1704
“就整体而言,我国基金会在发展中取得的进步是显着的。尽管距离公众的合理期待还存有一定的距离,但必须肯定这些年基金会的巨大进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忠祥在6月28日举行的中国基金会网开通典礼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作此表述。
6月28日上午,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核心数据显示,2011年各类基金会接收捐赠较2010年下降1.03%,各级民政部门接收社会捐赠下降42.19%,红十字会接收捐赠同比减少了59.39%.据统计,2011年全国接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量较2010年下降18.1%.
面对捐赠总量明显下滑,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分析,2011年未频发特大自然灾害和发生在2011年6月的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及此后的一系列慈善事件对社会各界日常捐赠热情产生了负面消极影响。
对此,刘忠祥认为,基金会发展在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这三类社会组织中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法规制定相对也是最完善的。目前有些人认为基金会存在一些问题,“是因为基金会是公益组织,公众对基金会的要求较高,公众对基金会的期待也较高。”
2012年4月,民政部《关於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中表示,我国基金会的发展还存在整体力量薄弱、职责履行缺失、信息公开水平不高、组织公信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征求意见稿》认为,问题的产生,既有基金会自身的原因,也有全社会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外部原因,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基金会的发展。
刘忠祥告诉记者,在中国的慈善文化中,存在着将慈善与道德放在一起进行衡量的传统。因而,公众就容易产生从道德的角度和高度来要求基金会。“基金会在发展中取得的进步是巨大的。尽管距离公众的合理期待有一定的距离,但不能从根本上否认基金会在进步。”
“不能因为少数的基金会或者基金会出现的少数问题而笼统地认为我国整体基金会行业出了问题。个别事件不会也不能阻碍整个基金会行业向好发展的总体趋势。”刘忠祥再次强调。
在刘忠祥看来,任何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即便在2011年中国的基金会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不应否认整个行业的巨大进步。
谈到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将如何进一步规范我国基金会的发展时,刘忠祥略一思索告诉记者,首要是继续完善基金会的各项政策法规,实行分类,实现基金会的经济化管理。其次是推动基金会的行业自律。第三是鼓励个别基金会追求卓越。“如此建立起的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个体追求卓越的基金会体系,必然将推动基金会整体的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 滨州市黄河文化基金会 地址:山东滨州渤海七路599号
电话:0543-3328686 传真:0543-3228666 邮箱:lubin010@126.com 邮编:256600
网址:http://www.huang-he.org 技术支持:中联星空